美國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(台灣32%)超乎預期,將震撼台股。國安基金進場時機 ?
關於 國安基金進場時機 ? 由於美國以國家為基礎課徵對等關稅(台灣32%)超乎預期,將震撼台股。造成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有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」,『顯著影響民眾信心』,只要主管機關(國安基金委員會)認定,就可以作進場的理由。所以, 國安基金*必要時*召開臨時委員會評估進場護盤。以及金管會指出,影響市場交易穩定度,將採取「18套劇本」護盤措施。 關於美國『對等關稅』計算公式 Δ τi = (xi - mi) / ε × ψ × mi 也就是說 : Δτi 代表美國針對特定國家需加徵的關稅,xi 是該國自美國進口的金額,mi 則是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金額。至於 ε 與 ψ,分別是「進口價格彈性」與「關稅對實際價格的穿透率」。該計算公式最終簡化說法 : 美國要增加的關稅=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 ÷ 該國對美出口金額。換句話說,就是美方要對逆差做對等補償,這根本不能叫『對等關稅』,應該稱作『對等貿易逆差稅』才貼切。這正是美國目前的心態與邏輯——以貿易逆差為核心出發,要求對方國「付出等價的市場開放」。 川普的關稅政策在複製19世紀《麥金萊關稅法》促進工業崛起的路徑 ! 但是當前美國產業鏈空心化現象顯著,許多美國巨頭企業的製造端已紮根於中國及東南亞,加稅將直接衝擊利潤和股價。同時,美國的製造業人力成本是墨西哥的9倍、越南的16倍,加上基礎建設老化,導致成本問題難以解決。如果這些對等關稅完全落地(美國),美國的有效關稅率可能會從2024年的2.4%大幅上升至25.1%,這將超過1930年《斯穆特 - 霍利關稅法案》實施後的關稅水平,預計將推高美國PCE通膨1.9個百分點,降低實際 GDP增速1.3個百分點。面對「滯脹」風險,聯準會只能選擇觀望,短期內難以降息,這將進一步加大經濟下行。面對美國的對等關稅挑戰,各國經濟都難以避免困境。歷史經驗表明,美國可能透過談判中/小幅回檔對 "台灣" 調整 對等關稅。 如果美國提高關稅結果發生什麼? (1) 美國汽車業=美國汽車業大量零部件依賴進口。對等關稅提高零部件關稅本意是促進國內供應鏈發展,保護就業。然而,顯示了全球供應鏈高度互聯的特點,以及保護主義政策可能產生的反效果。(2) 農民困境=農產品在商品高度依賴出口的情況下,單純提高進口關稅無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。相反,關稅貿易戰導致出口市場萎縮,該案例讓美國產業鏈的處境...